科技、节能环保的教学楼
首先参观的是乐鱼体育教学楼。这是一座拥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的现代化教学楼。
各位专家在教学楼一层停了下来,引起大家兴趣的不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而是设在这个楼梯拐角处的学生自动净水饮水系统。在仔细听取了随行老师对该系统的介绍后,姜澄宇教授提出了疑问:“这里的水能不能沏开茶啊?”在得知开水水温最高可达102摄氏度,而饮水台的水温可直接饮用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细心的专家们对于教学楼计算机房采用桌面嵌入式装机也表示赞赏,认为这种方式能节省空间,实现一机(房)多用。
走进体育传媒系的平面编辑实验室110教室,专家立即被鲜亮的电脑屏幕自动播放的学生摄影作品吸引了。姜澄宇教授直接坐到电脑前欣赏起来,实验室的老师坐到他旁边介绍说:“这是体育传媒系在校学生的部分摄影作品。”一位专家在离开实验室时还依依不舍地说:“能不能给我拷贝一份?”
走出教学楼,专家一行又来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掩映在高大翠绿的松树和造型巧妙的雕塑之后,是师生联络上网、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地方。今天这里全部的技术设施同时向来访的专家组成员亮相。专家们就学生来此是否需要预约和如何缴纳网费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询问了中心负责人刘玫瑾。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甚至一个国家”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甚至一个国家啊!”评估组副组长杨文轩教授结束了对图书馆的考察后,在休息室语重心长地对随行人员及图书馆的教职工老师们说。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图书馆建设更是衡量一所院校人文积淀和学术理论水平的重要依据和指标。我校独有的全世界第一个奥林匹克文献信息中心得到了专家组教授们的极高评价。在听取了图书馆负责老师对该文献信息中心的介绍之后,专家们都惊讶于学校把关于奥林匹克的资料搜集得如此齐备。文献信息中心将文献资料录入电脑和电子查询系统的做法,也得到专家们积极的评价。正是这种完备齐全的资料准备和现代化的多形式的资料整合和呈现,使得专家组组长姜澄宇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国家就是在你们这里设立奥林匹克文献信息中心啊!”
资料的齐备、阅读环境的改善为我校师生进行体育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
“原来不止美国我们也有这样巧妙的设计”
出了书香四溢的图书馆,专家们乘坐校园游览电瓶车来到了2008年奥运会训练用馆——网球馆。主体银灰色的外墙和新颖的圆拱型屋顶造型一下子就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走进场馆内部,顶部的灯光设施布置由杨桦校长亲自完成,这是随行人员都没有想到的。在场馆一层和二层中间加修的一条贴墙四方向窄通道是个绝妙的设计,这个通道相当于一层阳台,略高于一层,但低于二层,环绕于整个一层场馆。专家们表示,这样独特的设计不仅可以让运动员在馆内完成打球等技术动作训练,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慢跑等热身运动也可以在馆里进行,这样即方便又节省了空间。部分专家还连连感叹这个设计的巧妙,一连说了好几声“原来见过美国有这样的,现在我们也有了。”
“体育科研,体育大学当然是全国第一”
如果之前考察教学楼、图书馆和网球馆等设施只是专家组一行对学校深入了解的一个开始,那么随后对新建体育科学楼的参观考察则把专家的兴趣完全提起来了。它向专家更好地诠释了我校“训练”“教育”“科研”三结合中“科研”的内涵。
全国知名体能训练项目专家王卫星教授首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体能训练实验室”,在提到该实验室的所有设施和教学水平都是全国第一时,专家组组长姜澄宇教授问道:“你们所说的这个全国第一,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评出来的?”杨桦校长亲自对这个问题做了简要的回答:“对于体能训练实验项目,国家新近批准成立关于它的各类实验室,我们这些是全国首家,所以……”姜教授笑到:“对啊,体育测试,标准就是你们定,体育大学当然是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啊。”
在身体机能测试室参观时,专家们风趣地聊到:“这个东西似乎更靠近医学,咱们身体有什么毛病都可以来测测啊。”
转而来到国内独一无二的运动人体标本展室,橱窗内的人体运动形态标本一件件肌肉条理清晰,血管标本根根精细,粗细均匀,专家们的目光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橱窗。走到人体内脏标本橱窗,人体的每一个脏器都清晰地呈现在各位专家眼前。这时,杨文轩教授特意向前一步,向每一位专家强调:“这可是吸烟者的肺啊!”引得几位专家相视而笑。随后,该展室的负责老师把展室的建立和用途,以及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向专家们一一做了介绍。专家组的教授们惊叹于标本的逼真和精致,便反复询问标本是否全是真的,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专家们连连点头,称赞体育大学体育科研果然是国内第一,名不虚传。
生化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以及低氧舱实验室也都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实验中心的显微镜教学实验室师生数码互动系统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该系统有别于普通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特殊之处是,单个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可以借助学生桌和教师控制台的两只耳麦完成,这样就不会打扰其他正在学习的同学。专家一致表示,这套系统的技术并不是难点,难得的是体育大学的老师们把这项技术运用到了课堂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运动生化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向专家们介绍了该室的相关情况,特别提到了实验室对我校教师张健横渡琼州海峡提供了营养方面的技术支持。姜教授对实验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横渡成功啊”。
康复试验室是专家们参观体育科学楼的最后一站,这里有很多我校最新引进的进口仪器。姜澄宇教授和杨文轩教授亲自体验了动静态平衡仪等设备,对设备交口称赞。看到专家们各得其乐,杨校长也来了兴致,试了试悬吊训练系统,姜教授见状打趣地对杨校长说:“您可悠着点!”
走出科学楼,姜教授特意询问工作人员:“这些设备是近几年才添置的吗?总资产、总投入有多少?”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对该问题做了回答:“这些设备是这些年逐年添置的,有一部分以前也有。科学实验中心和教学实验中心,光新添置的设施就价值八千多万。现在这样当然比以前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应该也算是世界领先了。”
修建一新的国内高水平科研楼,老师高水准的专业讲解,让专家们对体育大学的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