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学科、术科独立评审的办法,使评审覆盖面更大,竞争更公平,改变了术科学生很难获得一等奖的局面,大大调动了术科教师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按照教务处要求,由6个院系各推荐2篇,共12篇优秀论文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由教务处处长王安利教授主持。特邀评委有矫玮教授,吕韶钧教授、黄亚玲副教授、吴志强副教授、李少丹副教授、唐建军副教授等6人。评委们态度端正、工作严谨、评价客观、公正公平。12名报告学生为演讲做了充分准备,他们仪表端庄,自然大方,基本做到演讲清晰,答辩有度,多媒体运用自如。
本次报告会的论文最鲜明的特点是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能够紧密结合现代体育运动实际,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严谨地进行论文设计、深入实际进行实验、调查,亲自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较好的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充分的论据探讨了与体育相关的热点问题。12篇本科优秀论文的选题主要涉及运动人体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现代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化学研究、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研究、体育传媒问题研究、各运动项目技战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和运动竞赛技战术分析、以及本科教学效果和学士论文现状分析研究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届本科优秀论文显现出许多创新点和闪光点。比如: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胥靓同学的“GLUT4基因SNP/G2061A与有氧耐力的关联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GLUT4基因SNP/G2061A的AA纯合型可以作为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基因标记;李翰君同学的“撑杆跳高的机械能分析方法研究”中得出的人体机械能计算方法,其中转动能量的计算在我国撑杆跳高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也是第一次。竞技体育学院郝哲同学的“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采用了比较新颖的单项优势与劣势技术分析方法;体育传媒系卢斌芳同学的“国内报纸体育新闻中语言暴力研究”课题很具有新意和挑战性。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学生是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的学生甚至利用2-3年的业余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或训练法试验探索,学生们从辛勤劳动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使研究论据充分有理,论证质量较高。
本次报告会分别按学、术科评出各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共12个奖。经过激烈角逐,由胡扬教授指导的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胥靓的论文“GLUT4基因SNP/G2061A与有氧耐力的关联性研究”和蔡学玲副教授指导的竞技体育学院学生郝哲的论文“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分别获得学、术科组一等奖;由曲峰、肖淑红、刘英剑、孙平等副教授分别指导的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李翰君、管理学院学生武胜军、教育学院学生孙二娟和曹林的论文分别获得学、术科组二等奖;由何世权、易剑东、毕雪梅、祁兵、马学智、王晓军等副教授、讲师指导的管理学院学生苏家薇、体育传媒系学生卢斌芳和王轶宁、竞技体育学院学生蒲娟、武术学院学生杨方理和刘晓蕾的论文分别获得学、术科组三等奖。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