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初见王法祥是在骄阳炙烤的西田径场上,学生们在王法祥的带领下,一遍遍地做着投掷动作,空旷的操场像一个天然的大蒸笼,所有人汗流浃背,王法祥黝黑的脸上汗水纵横——1974年留校任教至今,王法祥已经习惯了在训练场上与学生们一起摸爬滚打的生活。
投掷项目大都是室外教学,夏日里热浪滚滚,冬天里寒风冷冽,操场改造前,学生们都在土场上上课,一阵风袭来,尘土夹杂着碎石咆哮而至……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王法祥始终坚守在这片场地上,从未迟到、早退过。
执教三十七年来,王老师共教授572个班级,培养近4万名学生,每年超教学工作量300多个学时——承担着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但王法祥对体育教学依然保有着100%的激情和投入。
无论多么疲惫,一站在训练场上,年届六十的王法祥就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样精神,亲自做示范,陪着学生们一起跑圈热身……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用他的话说:“三十七年,没忽悠过一节课”。只要学生在太阳地站着,他就不会在树荫下乘凉。多年下来,王法祥训练穿的黑短裤晒成了黄色,皮肤裸露在外面的部分都长满了小红点。但这所有的付出,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体育大学的传统,我的老师们在教我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忠厚的王法祥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含义,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乐鱼体育优秀教风的继承和发扬。
教学之余,王法祥也一心扑在业务上,积极探专项特点,完成著作11部,发表科研论文24篇。并凭借着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总结出了上好一堂优质课的“4个要点15个条件”和“训练宝典”,利用一切机会和年轻教师们分享,以促进教学。
多年来,王法祥的教学得到了各方好评。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三次荣获学校“优质课奖”,1991年被学校评为“优秀青年教师”,1993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学校评为“学生最满意的教师”。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期间,评估专家组组长姜澄宇在检查了王法祥的授课后,深受感动,评价道:乐鱼体育大设施条件全国一流,教师也是全国一流的。
忠诚事业 无私奉献
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王法祥还义务担任业余体校教练,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默默奉献着。
每天下午,在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之后,王法祥会准时来到训练场指导孩子们训练,无论酷暑严寒,每天3个多小时的训练从未间断过。冬天天黑得早,操场上没有灯,王法祥就带着十几个孩子一起摸黑训练,有时训练到比较晚,他还得先骑车把学生送回家,自己八九点钟回到家才开始吃晚饭——从26岁开始担任业余体校教练至今,王法祥每天遵循着这样的生活轨迹,一坚持就是三十二年。
没有鲜花和荣誉,甚至没有人看到,有的只是默默的坚持和付出。时间长了,学生们都掌握一个规律,有事情找王老师,只要到西田径场,就一定能找到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法祥的默默付出结果了丰硕的果实,他的弟子多次代表海淀区、北京市和国家参加各级各类的青少年比赛,并屡获佳绩。在长期精雕细刻的打磨下,王法祥的弟子在赛场上非常抢眼,有着鲜明的特点:速度快、技术动作规范、整体素质高。选手云集的赛场上,圈内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乐鱼体育大王老师的弟子。每逢此时,王法祥的心里都乐开了花,所有苦和累都变成了甜。
三十余年间,王法祥共培养世界中学生冠军5名,亚洲青少年冠军1名,全国中学生冠军36名,破世界中学生铅球纪录一次,破全国中学生铅球纪录一次。此外,王法祥向北京市残联输送的残疾运动员朱鹏凯,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获得男子标枪冠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国家、为北京市争得了荣誉,为此,王法祥多次得到上级的褒奖: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金帆奖”5枚、“银帆奖”21枚;先后四次获北京市“先进教练员”称号;连续5年荣获海淀区“功勋教练员”称号;2007年,荣获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共青团联合颁发的“优秀教练员奖”;2008年荣获海淀区业余训练30年“突出贡献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忠厚的王法祥从不对外人提起自己的奉献,然而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今年的“优秀共产党员”评选中,老王以高票当选。作为一名老党员,王法祥说,他仍将时刻以一个先进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那块训练场上默默打拼下去,充当好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铺路石。
(供稿:陈园园/供图:王法祥)